制藥廢水分類:
制藥工業(yè)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由6個分標準組成,即發(fā)酵類、化學合成類、提取類、中藥類、生物工程類和混裝制劑類。
▼發(fā)酵類制藥廢水來源于發(fā)酵、過濾、萃取結晶,提煉、精制等過程。該類廢水成分復雜,碳氮比失調,可生化性較差,并含有大量硫酸鹽、藥物效價及其降解物等生化抑制物。
▼化學合成類制藥廢水是用化學合成方法生產藥物和制藥中間體時產生的廢水。廢水水質水量變化大,pH變化大,污染物種類多,成分復雜,可生化性差,含有難降解物質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有毒性、色度高。
▼提取類制藥廢水包括從母液中提取藥物后殘留的廢濾液、廢母液和溶劑回收殘液等。廢水成分復雜,水質水量變化大,pH波動范圍較大。
▼中藥類廢水產生于生產車間的洗泡蒸煮藥材、沖洗、制劑等過程。該類廢水有機污染物含量高,成分復雜,難于沉淀,色度高,可生化性好,水質水量變化大。
▼生物工程類制藥廢水是以動物臟器為原料培養(yǎng)或提取菌苗血漿和血清抗生素及胰島素胃酶等產生的廢水。廢水成分復雜,COD、SS含量高,水質變化大并且存在難生物降解且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
▼混裝制劑類制藥廢水來源于洗瓶過程中產生的清洗廢水、生產設備沖洗水和廠房地面沖洗水。該類廢水水質較簡單,屬于中低含量有機廢水。
▼制藥工業(yè)廢水主要包括抗生素生產廢水、合成藥物生產廢水、中成藥生產廢水以及各類制劑生產過程的洗滌水和沖洗廢水四大類。
制藥廢水特點:
(1)有機污染物濃度高。生產過程中殘留的反應不*的原料,包括發(fā)酵殘余基質及營養(yǎng)物,溶劑萃取余液及染菌倒罐廢液等,以及大量副產品,小部分成品都會隨水流出,導致廢水COD濃度一般都在5000mg/L以上;
(2)難生物降解物質、有毒有害物質多。制藥廢水中殘留的藥物如抗生素、鹵素化合物、醚類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硫醚及礬類化合物、某些雜環(huán)化合物和有機溶劑等,大多屬于生物難以降解的物質,如在達到一定濃度后會對微生物產生抑制作用。此外,鹵素化合物、硝基化合物、有機氮化合物、具有殺菌作用的分散劑或表面活性劑等對微生物是有較大的毒害作用的,給制藥廢水的生化處理帶來了很大困難;
(3)沖擊負荷大。由于生產工藝的需要,制藥生產廢水通常是間歇排放,溫度、污染物濃度和酸堿度隨時間變化較大。此外,發(fā)酵罐染菌的倒罐廢液等大量高濃度短時間集中排放的廢水會造成極大的負荷沖擊;
(4)色度高,異味重。制藥廢水由于生產需要使用了大量的化學藥劑和動植物組織等作為原材料,這些材料流入到廢水中會產生較大的異味和較深的色度。并且經一般污水處理流程后難以*去除,對環(huán)境影響較大;
(5)懸浮物濃度高??股?、中藥等制藥廢水中往往夾帶大量的微生物菌絲體或中草藥殘渣,廢水中SS較高。如青霉素生產廢水的SS一般可達到5000~23000mg/L。
制藥廢水的危害:
制藥廢水未經處理或處理未達到放標準而直接進入環(huán)境,將造成嚴重的危害。制藥廢水中難降解有機物含量多,且大多具有較強的毒性和“三致”作用,這些難降解污染物排入水體后,長時間殘留在水體中,并通過食物鏈積累、富集,終進入人體產生毒性。當有機物含量過大,生物氧化分解所消耗氧的速率超過復氧速率時,將使水體缺氧,從而造成水體中好氧水生物死亡,使厭氧微生物消化產生甲烷、硫化氫等物質,進一步抑制水生生物,使水體發(fā)臭。此外,藥劑及其合成中間體往往具有一定的殺菌或抑菌作用,從影響水體中細菌、藻類等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并終破壞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
為何碟管式反滲透膜(DTRO)成為處理制藥廢水的首要選擇?
常規(guī)的制藥廢水處理方法如物化法、生物法等,雖然有一定的處理效果,但是隨著環(huán)境保護力度的加大,這些處理工藝已無法滿足排放及回用要求。在水資源日益匱乏的今天,若能找到適當?shù)姆椒▽χ扑帍U水進行回收利用綜合處理,將是協(xié)調制藥工業(yè)發(fā)展與水環(huán)境的有效途徑之一。
膜分離法是在20世紀初出現(xiàn),20世紀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門分離技術。由于兼有分離、濃縮、純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節(jié)能、環(huán)保、分子級過濾及過濾過程簡單、易于控制等的特點,所以該技術在制藥廢水深度處理中的應用得到了人們的關注。碟管式特種膜分離技術是膜技術中的一種,以抗污染性能*和濃縮倍率高為特點,將其應用到制藥廢水回用和*處理中,能較好的解決膜污堵問題并回收水資源,與蒸發(fā)結晶工藝相結合可實現(xiàn)制藥廢水濃縮減量及分鹽資源化利用的綜合處理。